烧香拜佛,在古代思想落后的情况下,是一种给神仙好处,来为自己谋求愿望的行为。我们看一炷香点燃之后,缕缕青烟缓缓上升,似乎可以将人们的愿望带去天庭,告诉神仙自己的所求之事。
按理说,香烧得越多,心愿就越容易达成才对。可古人却用一句俗语打破了这种信念:“烧的香多,惹的鬼多”。这句俗语怎么看都透露着封建时代的迷信思想。
这句俗语真的属于迷信吗?其实想要搞清楚俗语的真正含义,看两个故事即可。
01
故事一,假道伐虢
《左传》记载过一个历史事件。在公元前662年,虢国有神明降临的事情发生。在古代有神明降临,那是无比荣耀的大事。尤其对君主来说,神明降临是前来视察君主是否仁爱贤明,如果君主确实是一位仁君,那么神仙就会布施福祉。
可如果君主是一位荒淫无度之人,那么神仙则会降下灾祸。
书中记载这次神明降临足足在虢国待了半年之久,期间虢国国君日夜焚香祷告,并且命令全国百姓都要照做。一时之间虢国四处都弥漫着香气,烟雾缭绕,有种步入仙境的感觉。
直到半年之后,守卫前来禀报说神仙马上就要离开了,有什么愿望赶紧提出来。虢国君主赶紧烧香,随后说出希望神明可以赐予虢国更大国土的愿望。
没想到神明居然答应了。
周天子得知此事之后颇为惊慌,于是马上派遣内史前往虢国查看情况。
起初内史还忧心忡忡,可到了虢国之后却笑了出来,并且回来以后就对周天子说:“虢国快要亡国了”。
周天子非常不解,神明降临虢国并且答应赠送土地,怎么就会亡国呢?
内史不慌不忙回答:
“国将兴,听于民;将亡,听于神。”
随后内史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讲了出来。
原来虢国君主向来暴虐,这次神明降临之后,君主不顾百姓死活,非要让所有百姓都跟着焚香祷告。且不说香烛的价格高昂,一般人根本负担不起。就说所有人都在家里祷告,田间的土地荒废,粮食歉收,半年过去之后,百姓当以何为生?
这还不算,虢国竟然还让盟友虞国也照做,使得虞国上下怨声载道。虞国和虢国向来是“唇亡齿寒”,若得罪了虞国,虢国无异于自取灭亡。
果不其然,几年之后晋国派兵借道虞国攻打虢国,虞国对虢国也忍无可忍便答应了下来。就这样,历史上著名的“假道伐虢”发生了,虢国灭亡。
02
烧香引鬼
上面这个历史事件虽然简单,却完美诠释了什么叫“烧香引鬼”。如果简单剖析一下这个历史事件会发现,虢国降临的是神是鬼且不说,一个热衷于相信鬼神且没事就烧香祈福的人,身边一定会引来小鬼。
历史上类似的案例真的数不胜数,最为典型的就是历史上发生的几起巫蛊案。许多皇帝相信鬼神之说,有人利用皇帝的这种心理栽赃嫁祸,利用皇帝之手铲除异己。
说白了,越是迷信的人,不仅自己的心里越是有鬼,越是害怕,身边也用于出现一些和小鬼无异的居心叵测之人。
当然,这是从上层方面去理解,在民间人们也相信“烧香引鬼”的说法。尤其是在晚间烧香,一些孤魂野鬼贪图香火就会被引上门。因此古人很少在家中烧香,一般都是去寺庙。
既然如此,这句俗语确实有些迷信,应该淘汰了。
错,古人总结俗语都有一定的隐喻,表面看似乎迷信,但真正的含义却道出了人性的丑恶。
03
故事二,潘安之死
其实查看“烧香”的含义会发现,除了以上所说的孝敬神明,还有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的含义。
潘安这个人大家都知道,虽然他才貌双全,留名千古,可他却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,那真是见一个庙就烧一炷香,连他的母亲都劝他不要趋附不已。
想当初潘安虽然才情出众,却郁郁不得志,无奈之下他就四处烧香,比如太傅杨骏以及石崇等众多政坛大佬。然而他四处烧香,却也为他招来了许多麻烦。
首先是太傅杨骏。杨骏作为司马炎的岳父,趁着晋武帝病重之后篡改诏书,之后就成为了只手遮天的人物。潘安偏偏要去攀附这样的人物,所以当杨骏被杀之后潘安受到了牵连。
好在有好友相助,潘安这才逃过一劫。
然而经过此事之后,潘安仍不老实,又通过四处烧香依附到了贾南风的侄子贾谧。本以为这次可以翻身的潘安想不到,贾南风专权引起藩王不满,最终引起八王之乱。
这次潘安没能逃脱,最终落得个夷三族的结局。
我们看,潘安就属于典型的“烧的香多,惹的鬼多”。
其实潘安是个极其孝顺的人,编撰《二十四孝》的时候还曾考虑过他,只可惜他“性浮躁,趋世利”,若他能老老实实不乱烧香拜门,凭借他的才学和美貌,定然有一个不错的结局。
04
小结,思考
人的欲望无穷,如何能够克制欲望是每个人的必修课。潘安太渴望成功,于是四处烧香,希望可以遇到人生中的贵人。当然他每次都成功了,可求来的并不是贵人,而是催命的小鬼,每次都非常凶险,直至陷入深渊。
历史上类似潘安的案例数不胜数,老祖宗为了告诫后人就编著了这句俗语,用一句话就道出了人性的丑恶。
所以还是安心过日子最好,想要成功也要靠自己,不要总想着依靠别人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